关于「糖尿病」的八大误区

发布时间:2023-11-29

浏览次数:15

误区1:血糖高就是得了糖尿病


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:血糖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糖尿病,但并不意味着血糖高就是糖尿病。如空腹血糖≥7.0毫摩尔/升,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≥11.1毫摩尔/升,就很有可能是糖尿病了


正常情况下,胰腺会分泌胰岛素,促进葡萄糖吸收,作为热量被消耗,饭后1小时左右,血糖就会自然地下降,饭后2小时血糖基本就能恢复正常。但是也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血糖升高。如果反复血糖高,还是需要进一步检测,不能放松警惕。


引发血糖高的其他原因:

(1)肝炎、肝硬化。

(2)甲状腺功能亢进、肢端肥大症。

(3)急性感染、烧伤、烫伤等。

(4)利尿药、口服避孕药、阿司匹林等药物。

误区2:吃糖过多会得糖尿病

糖尿病与吃糖过多没有直接的关系:吃糖过多不一定会得糖尿病,糖吃得少也不见得就不会得糖尿病。遗传、肥胖、运动不足、高热量和高脂肪饮食等,才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。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糖尿病,那么就要注意了:一定要妥善控制甜食的摄入量,同时避免肥胖。


误区3:只要控制好血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并发症


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,但是不代表血糖正常就“万事大吉”了,因为即使血糖处于正常水平,发展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性还是有的,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,除了控制血糖外,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,如血压、血脂、血液黏稠度等是否正常,这些因素一般都影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。所以,如何有效控制糖尿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,不能掉以轻心。



误区4:没有“三多一少”症状就不会得糖尿病


虽然“三多一少”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,但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初期没有“三多一少”的症状,建议年龄超过40岁的中年人,最好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测,建议可以在家备上一个指尖血糖仪可随时检测;一旦检查结果出现异常,要尽快到医院做更全面的检查。


误区5:得了糖尿病,吃得越少越好


很多人认为,得了糖尿病,“饭少吃点儿”就能缓解糖尿病症状,因为饭进入人体后,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会转化为糖。事实上,这种看法是片面的,也是不科学的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均衡,五谷类、蔬菜类、水果类、肉类等,这些都要食用,这样才算“吃得对”“吃得好”,只有这样,身体才有“能力”去抵抗糖尿病,控制血糖水平。所以,得了糖尿病,不是吃得少,血糖就会控制好,而是要合理进食、均衡营养,这才是科学的进食方法。


误区6: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和糖类


水果可以吃,选择很重要。水果酸甜可口,因为水果含有糖分,所以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,殊不知,有些水果不但能吃,而且有利于控制血糖。水果富含维生素、膳食纤维以及矿物质,这些营养元素是我们身体不可或缺的;另外,水果虽然含糖,但不同的糖对血糖上升影响有很大的差别,其中果糖升糖速度最慢,葡萄糖升糖速度最快。


苹果、梨、草莓、柚子等水果,糖尿病患者在平时是可以吃一点儿的。菠萝、杧果、香蕉等水果,糖尿病患者还是不要吃为妙。实在想吃,混合其他低糖的水果,少吃一点儿,解解馋就可以了。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糖,控制好摄入量就可以了。


误区7:打胰岛素容易成瘾,不能打


胰岛素不会产生“依赖”。相对于口服降糖药来说,胰岛素的副作用是最小的。除此之外,有研究表明,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早期使用胰岛素,有助于减轻胰岛的负担,让其得到充分的休息,还能帮助其恢复。


误区8:感觉良好,降糖药可以停一停


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,已经用药的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擅自停药,血糖很可能会回升,尤其是当糖尿病发展到中晚期时,血糖如果依然控制得不理想,擅自停药对身体的伤害要远远大于药物带来的危害。因此,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是不是可以停药;如果想减少药物用量,除了积极地利用饮食疗法、运动疗法外,还要做好检测,并咨询医生,这样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出现。